4月25日,在湖南岳陽東洞庭湖扁山水域,10余艘大型浮吊正在緊張裝卸貨物,和以往不同的是,浮吊作業(yè)全部用上了錨地岸電,替代了以往的柴油機發(fā)電。這一變化源于在該水域新建成投運的岳陽錨地岸電工程項目。 岳陽扁山至城陵磯三江口12.4公里水域,是長江中游及洞庭湖最大的水上物資過駁基地,每年過駁貨物超過3000萬噸,使用柴油機發(fā)電,環(huán)境污染嚴重。國網湖南省電力有限公司堅決扛起“守護好一江碧水”的政治責任,提出“用錨地岸電對江中浮吊船舶用能清潔化治理”概念,啟動在該水域建設錨地岸電環(huán)保示范項目。 2020年2月,項目正式核準立項,總投資1.22億元,新建供電箱變躉船6艘,供電總容量7050千伏安、岸電區(qū)6個、岸電樁50臺。2020年12月31日,實現3號躉船首個供電區(qū)域一次性送電成功。2021年4月23日,項目全面建成投運,可同時為25座浮吊平臺提供生產用能和50艘入港錨泊船只提供生活用能。 據測算,過駁船只用電綜合成本由柴油發(fā)電的2.2—2.5元/千瓦時降至清潔用能的1.8元/千瓦時,實現年替代電量約660萬千瓦時,每年最高可節(jié)約用能成本約462萬元,減排二氧化碳6610噸、二氧化硫180噸、氮氧化物86.39噸。 “用上岸電后,洞庭湖水域有了看得見摸得著的改變,黑煙沒有了、噪聲沒有了、油污不見了、水質變清了,對環(huán)保、對生態(tài)、對企業(yè)都是件大好事!”提及岸電,作為使用方的岳陽江南物流公司總經理陳征贊不絕口。 在洞庭湖上工作20余年的浮吊作業(yè)人員劉先金介紹說,以前用柴油作業(yè)不僅噪聲大,而且每天回去身上都是一身油污,由于柴油貴,有時燒水、洗澡都舍不得用電,現在用上岸電后24小時有電用,隨時可以洗熱水澡,沒有噪音休息也好了,他第一次穿上了白襯衣上班,換以前可真是件不敢想象的事情。 岳陽錨地岸電項目的建成為長江增添了一片新綠,清潔電能的全新替代使百舸爭流的洞庭湖水域碧波蕩漾,呈現了一派全新氣象。 國網湖南省電力有限公司負責人表示,岸電項目采用國家電網公司攻關研發(fā)的標準化岸電設施,快捷易用、通用性高,尤其是船岸連接的接插件標準已發(fā)布為國家標準,實現船舶使用岸電標準統(tǒng)一,解決了以往岸電不能用、不好用難題;國網湖南電力將以此為契機,在省內主水系、內河碼頭以及重點旅游景區(qū)船舶清潔用能領域加強推廣應用,推動湖南省2023年底實現所有重點港口碼頭岸電全覆蓋,助力全省各水系流域科學、有序、綠色、高質量發(fā)展,以實實在在的“國網行動”,為“守護好一江碧水”作出新的更大貢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