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2月7日,經(jīng)過近兩個月風雪洗禮的河北省承德縣西大山已是白雪茫茫,濃霧彌漫的山間不時傳來一兩聲鳥鳴,仿佛在提醒深入大山的路人已進入雪域無人區(qū)。一群來自湖南省送變電工程公司的特高壓建設者踏冰臥雪,已在山中奮戰(zhàn)了400多個晝夜。追隨他們的腳步,我們走進山中,探尋特高壓建設者與西大山的“冰雪奇緣”。 零下20攝氏度為機械披棉衣 錫盟—山東1000千伏特高壓交流輸變電工程6標段的一座張力場,坐落于綿延30多千米的西大山山溝里,這里被當?shù)卮迕穹Q為雪山禁地,地形復雜、氣溫極低。陪同我們進山的是該標段安質部負責人沈新發(fā),他告訴我們,工程現(xiàn)已進入架線階段,因為地理環(huán)境因素,山里的氣溫比山外要低5攝氏度左右,特別是進入冬季施工期后,山間刺骨的寒風,加上漫天的鵝毛大雪,工地氣溫降至零下20多攝氏度,嚴寒儼然成為工程建設最大的攔路虎。 抬頭張望,早上8點的天空卻只泛著微光,張力場早已是機械轟鳴,與呼嘯的寒風彼此應和。施工隊員不停在我們身旁穿梭,他們凍得發(fā)紫的臉龐和手背上密密麻麻的凍瘡格外引人注意。沈新發(fā)說,在這樣的氣候下連續(xù)施工,即使給施工隊員配備了足夠的防寒衣物,也依然抵擋不住嚴寒的侵襲。 “這樣的天氣,不僅人沒法適應,機械也不例外?!鄙蛐掳l(fā)指了指正在工作的幾臺張力機說。架線施工開始以來,在極寒條件下如何保障機械正常運轉,成為施工隊面臨的最大難題。每到傍晚散工,施工隊員給張力機搭上暖篷、蓋上帆布、披上棉被的情景,成為西大山里的一道風景。“機械晚上受了凍,白天就要罷工,它們可從沒在這種天氣下干過,咱們也只能用這種土方法照料這群嬌氣的‘孩子’?!币晃焕蠋煾狄贿吔o大伙介紹寒夜養(yǎng)護張力機的心得,一邊形象地說。 17座護線崗佇立山腰 舉目而望,西大山繚繞的云霧中聳立著17座高大的鐵塔,周圍懸崖峭壁、灌木茂密,這給導線展放帶來了諸多困難。 6標段鐵塔多位于懸崖之上,且張力場轉向角度大,線路展放容不得半點差池。為確保順利放線施工,項目部決定在每一基鐵塔附近設立護線崗,全程監(jiān)護導線上塔。這些崗哨隔山向望,所處環(huán)境則更加惡劣。 從山腳到護線崗,最遠的要經(jīng)過3個多小時的攀爬,那里沒有空間搭設防風帳篷,很多時候甚至沒有落腳之地。 從沈新發(fā)的介紹中我們得知,為了配合導線展放工作,監(jiān)護人員拂曉就要開始爬山,奔赴監(jiān)護崗位。清晨是山區(qū)氣溫最低的時候,當張力場發(fā)出放線信號時,對講機里時常聽到的是監(jiān)護人員一邊哆嗦一邊喘著粗氣傳來的一聲“準備就緒”。對于監(jiān)護人員而言,這些護線崗是西大山最冷的地方,卻是監(jiān)護視野最佳的場所。 “山區(qū)防火要求高,不能生火取暖。在山間監(jiān)護,只能靠搓手跺腳保持體溫,呼一口氣,瞬間變成冰渣落在手上。監(jiān)護人員在這樣的環(huán)境下,時常要堅持近8個小時。”沈新發(fā)的語氣很沉重。 索道送來50余份夾冰午餐 臨近正午,施工隊的小伙子熱情地招呼我們吃飯。我們看到,離張力場不遠處的一條索道上掛著數(shù)十個鐵桶,施工隊員正有序地從鐵桶內(nèi)拿出一個個盛著飯菜的保溫桶。 山中交通不便,無法依靠人工或馬隊進行施工運輸。為此,項目部采用了索道技術運輸施工材料和生活物資。對于西大山里的施工隊員們來說,貫穿全線的20多條索道是名副其實的“生命線”。 “來,這是你的盒飯,有點涼,可別嫌棄。”一位老師傅笑著遞給我一個飯盒,而我卻怎么也打不開盒蓋。老師傅見狀笑了笑,從我手上拿過飯盒用勺敲打了幾下盒蓋,一層薄冰落了下來。由于氣溫低,為了保障施工隊員能吃上熱乎的飯菜,項目部配備了保溫桶??杉幢闳绱?,長時間處于寒冷天氣中,使得原本熱騰的飯菜運到現(xiàn)場也只剩下余溫。老師傅邊吃邊說,自己還在讀大學的女兒最喜歡雪,他時常拿出手機拍下工地的照片發(fā)給女兒,而妻子從家鄉(xiāng)捎來的辣椒醬則是他每日必備的下飯菜。用他的話說,辣椒醬里滿是家的味道。 西大山里的特高壓建設者用獨特的情懷書寫著一份“冰雪奇緣”。他們克服常人無法想象的艱辛與困苦,在風雪里咬牙堅持施工。 如今的西大山里寒冷依舊,卻因他們的堅守,平添了一份電網(wǎng)建設者的激情與溫暖。
【采訪感受】
信息來源:《國家電網(wǎng)報》12月24日第8版